昨天,我走进了一家博德斯书店。两本佛教僧侣的书在前面显眼地陈列着。心理学部分的一半书架空间给了有关佛教的书。
给什么?当然,这是加州,但。。。
佛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如何实践我的生活和管理我的疾病。它是正念和冥想等可选康复工具的基础,更不用说认知行为疗法和辩证行为疗法了。在这种情况下,我们谈论的是心理学——一种实际生活的指南——而不是宗教或灵性。
以下是一些原则的简要概述,所有这些原则都是相互重叠和相互关联的:
注意
想想看心的想法。佛教专家和分子生物学家乔恩·卡巴特·津恩说,正念是指通过对事物的本来面目、当下的目的和非评判性的关注而产生的意识,而不是我们所希望的。
当我们学会以一种超然的方式观察我们的思想时,我们慢慢地发展出一种能力,那就是卷起我们失控的大脑,更巧妙地在我们称之为生命的矿场中寻找出路。在微观上与我们的思想、感觉和能量水平的微妙变化相协调,使我们能够在事件失控之前采取行动。
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,我才能声称掌握了我的大脑。两周前,我的过度思考和恐慌几乎导致我第二次路考不及格。但我能比以前更好地处理压力和消除焦虑和愤怒。至于把刚开始的情绪波动扼杀在萌芽状态,我认为正念是我最终的情绪稳定器。
(看看我关于正念的六部分系列,我的一部分恢复这是双极连接的功能。)
此时此地
我们往往为自己的未来而烦恼,为过去而痴迷,完全无视现在。在生活的舞台上,我们往往是一个没有表演的人。小心点。停下来。闻闻玫瑰的香味。当你开始活在当下,你的过去将失去它可怕的统治,你的未来将失去它奇异的吸引力。
受苦的
我们受苦。这是佛陀第一个崇高的真理。不仅如此,我们擅长受苦。最近收到了十个表扬?你很可能是在沉迷于消极的一面。
幻觉
我们倾向于生活在一个由我们的幻想思想和期望创造的虚幻世界里。我记得是因为一个女朋友中断了我们的关系而崩溃的。现实是:我们享受着短期的狂欢。幻想:这就是我可以和她共度余生的女人。
猜猜我投资的是哪个世界?猜猜我所有的快乐蛋都放在哪个篮子里?那有多蠢?我们总是这样做。
脱离
我们的痛苦源于我们把自己与恐惧和欲望联系在一起的反常能力。放手让我们自由地专注于生活中重要的事情。这是佛陀第二和第三崇高真理的精髓。因为我们的恐惧和欲望一开始就不是真的,我们为自己设置了许多痛苦。
无常
没有什么是永恒的,但同时我们也在改变和成长。在你为两天后不太可能回忆起的事情激动之前,三思而后行。但也要有勇气接受新的挑战。
无我
你膨胀的自我意识阻碍了你自己的幸福。你想被爱吗?你想成功吗?那就别自寻烦恼了。你的自我是把你和周围的人区分开来的,更不用说更大的洞察力和意识了。当一切都是关于你的时候,没有人想认识你。把别人放在第一位,在你意识到之前,最后一位应该是第一位。
因果报应
一切都归结于此。我们都在同一个池子里撒尿。小便前先想一想。
慈爱
想象一下你真正珍惜的人。你感觉怎么样?想象一下你生命中某个无关紧要的人。你感觉怎么样?想象一下有人给了你一段艰难的时光。你感觉怎么样?
现在想象一下这三个人在一起。试试这个。试着对这三个人的爱和对你真正珍惜的那个人的爱一样。
20年前,当我第一次遇到这个小小的智力游戏时,我惨败了。但这项练习让我意识到,我的仇恨和痛苦比我的爱和同情要强烈得多。因为当时我很痛苦,所以我看到了培养爱心的智慧。没有人会误以为我是圣人,但当他们看到我来的时候,他们也不会逃跑。
最后一句话
上述所有原则都以某种方式存在于几乎所有信仰和哲学中。佛教教学的天赋在于它的老师有能力阐明这些原则,并将它们融入一个有技巧的生活蓝图。
现在,你意识到佛教心理学的目标是获得幸福。真正的幸福,不只是短暂的快乐。幸福来自那些重要的事情,而不是别人告诉我们什么应该让我们幸福。
但幸福是有问题的。受苦是自然的。幸福需要很多工作。开心点。这不是逃避责任。这是人生最大的挑战。